skip to content

道德经解读(一):道的本源与命名的局限

探讨道德经第一章的核心思想,从程序员的视角理解道的本源、命名的局限性,以及无欲与有欲对认知的影响

9 min read
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核心思想概述

第一节的核心思想是:任何能够被我们明确命名或定义的事物(比如一段具体的代码,一个特定的函数),都不是宇宙万物的那个最根本、最究竟的”本源”。

真正的本源是”无名”的,是无限的,无法被任何名称或定义完全框住。我们带着欲望去看事物,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;只有放下欲望,才能洞见事物的未形成之前的本质。

然而,无论是那个”无名”的本源,还是从它生发出来的、带有各种名称和形态的万物,它们其实同出一源,只是名称不同罢了。理解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,是理解一切奥秘的门径。

大白话解释关键观点

代码和函数不是”道”本身

你写的代码、定义的功能再精妙,它也只是”道”(或者说宇宙最根本的运行法则)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。那个真正让一切之所以可能的”道”,是更抽象、更无限、无法用一个名字或一段代码完全描述清楚的。

“无名”是源头,“有名”是万物

就像宇宙大爆炸之前可能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混沌状态,那就是”无名”的源头。爆炸之后,才有了各种星球、星系、生命,它们都有了名字和形状,这些就是”有名”的万物,是那个源头生出来的。

看问题的角度取决于你有没有”私心”

如果你没有私心杂念(无欲),你的心是平静通透的,就能看到事情最原始、最真实的那个样子(本质)。但如果你带着各种欲望(有欲),比如想赚钱、想出名、想控制别人,你就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,被这些表象迷惑。

“无名”和”有名”其实是一回事

就像水蒸气、水、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一样,那个”无名”的宇宙本源和”有名”的万事万物,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层面的体现,只是我们给它们的”名字”不同。

深层思考

命名与定义的局限性

将编程术语引入是对”名可名,非常名”的现代诠释。它批判了人类过度依赖语言、逻辑和定义来理解世界的倾向。任何被概念化、符号化的事物,都已是某种程度上的限制和失真,无法触及超越这些形式的无限本体。

这提示我们在追求精确定义(如同编程)的同时,要认识到其边界。

欲望对认知的遮蔽

“无欲”见本质,“有欲”见现象的观点,深刻揭示了主观心态如何影响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深度。欲望(私心、执念)使我们的注意力聚焦于事物的功用、结果或与自我相关的部分,从而忽略了其更广阔、更基础的存在状态。

这在编程或任何创造活动中意味着,过于功利或执着于特定结果的心态,可能会阻碍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涌现。

对立统一的奥秘

“同出一源,只是名称不同”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。它认为看似对立的概念(如”无名”与”有名”,本质与现象)并非绝对割裂,而是源于同一本体的不同表现或我们认知的不同角度。

这种统一性是理解世界运作的根本”奥秘”。认识到这一点,有助于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,以更整体、更圆融的方式看待问题和世界。

问答补充理解

问:为什么”可被命名的代码,不是永恒的代码”?

:这不是说代码本身不能长期存在。它的意思是,任何一段具体、有名字、有固定功能的代码,都只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。而那个更根本的、让所有代码得以产生的计算原理或创造力本身,是无法用一个具体的”名字”来定义的。

这段话是借用编程来强调,终极的”道”是超越任何具体名称和定义的。

问:文中提到”无欲”和”有欲”,这和写程序有什么关系吗?

:有的。你可以想象,“有欲”就像你写程序只为了快速实现某个功能、满足老板的要求,可能就会忽略代码的内在逻辑、优雅性或长期可维护性,只看到完成任务这个”现象”。

而”无欲”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探索精神或对问题本身的兴趣,不带功利心地去理解需求的本质、数据的流动,这样反而可能写出更深刻、更贴近问题核心的”本质”代码。

问:为什么说”无名”和”有名”是”同出一源”?

:这个”源”就是指那个最根本的”道”或”本源”。你可以把”无名”理解为”道”处于一种未分化、纯粹潜能的状态。而”有名”则是”道”通过各种方式显化出来,形成了我们能感知、能命名、能定义的事物。

它们是同一本体的不同存在阶段或表现形式,就像能量和物质都是同一种宇宙基础粒子的不同聚合方式一样。它们并非两个完全独立的东西,而是相互关联、相互转化的。

现代启示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往往被各种概念、标签、定义所束缚。道德经第一章提醒我们:

  1. 保持开放的心态:不要被既有的概念和定义限制思维
  2. 关注事物的本质:透过现象看本质,不被表面的东西迷惑
  3. 减少功利心:以纯粹的心态去探索和学习,往往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
  4. 理解对立统一:看似矛盾的事物往往有着深层的统一性

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哲学思考,也能指导我们在技术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。